今日2时23分
(相关资料图)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虽然此时伏天还没过完
但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的解释
立秋之后
万物开始进入收敛状态
即将迎来粮食瓜果成熟收获的时节
立秋之后,天气咋样?
该如何养生?
又有哪些饮食建议?
↓ ↓ ↓
立秋未入秋
今日继续晴晴雨雨
自7月21日进入中伏以来
成都没有想象中的高温盘踞
一直晴晴雨雨
气温不算太强势
截至昨日16时
最高气温在34.6℃
根据市气象台的统计,往年入秋时间看来,2001年成都入秋时间最早为8月26日,2021年入秋时间最晚为10月4日,创下了近21年来的最晚纪录,其余大多年份在9月中上旬入秋。
目前我市大部地方已是晴空万里,之后云量会有所增多,傍晚前后有分散阵雨或雷雨,白天最高气温34℃。立秋虽然有个“秋”字,可与天朗气清的秋天还隔着一个“秋老虎”。何况,我们尚处在三伏天中的中伏阶段,8月19日才出伏。向往真正秋高气爽的日子,还需耐心等候。
具体预报:
8日白天多云间阴,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3~34℃;
8日晚上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气温23~30℃;
9日白天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气温24~32℃;
9日晚上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气温23~28℃;
10日白天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气温24~32℃;
10日晚上阴天间多云,有阵雨或雷雨,东部局部地方中到大雨,气温23~28℃。
立秋暑未尽
提防“秋老虎”
今日“立秋”,但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进入秋天的时间差别较大,此时仅有西北、东北一些地方完成了夏秋转换,其他大部地区还处在炎炎夏日中。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也就是真的秋天,是要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22℃。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立秋期间全国盼秋凉地图来看,常年进入立秋时,我国仅有黑龙江、内蒙古、山西、西藏、青海、甘肃以及云南北部、四川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已步入秋天,真正感受“秋高气爽”。立秋期间,吉林、陕西、宁夏等地将开启入秋进程,即将迎来秋凉。而全国其他大部地区,此时仍是盛夏余热未消。
养生建议
立秋过后,早晚渐凉,温差逐渐增大,气候多变。此时,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腹泻。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乏力、疲劳之感,也就是“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人们容易感到疲乏。
立秋后,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中老年朋友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
饮食调养
宜多食: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食物。
宜少食:油腻的肉食,以及葱、姜等辛味之品。
推荐食疗方:百合莲子汤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将百合提前浸泡一夜,并冲洗干净;将莲子浸泡4小时,并冲洗干净;把百合、莲子一同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立秋遇上末伏
还要防好这些病
立秋后,8月10日将进入今年三伏中的末伏。立秋遇上末伏,还要留意防好这些病。
1、心脑血管疾病
“秋老虎”闷热、高温的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2、中暑
虽然已到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暑热。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甚至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
3、腹泻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秋季腹泻。
4、风燥感冒
立秋时节,容易出现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少痰或无痰。
5、过敏
立秋后,因为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眼痒、咽痒就诊的患者剧增,有的还伴有咳嗽、喘息、胸闷、憋气等哮喘症状。如果有反复的鼻塞流涕喷嚏和咳嗽的症状,不要误以为是感冒,应该到变态反应科看看是否是过敏导致的鼻炎和哮喘。
6、关节炎
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因此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许多患者夏天对着空调吹没事,立秋过后,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要注意关节的适度避风、保暖。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