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快讯】明朝的庆陵,为何位于景泰洼?

2023-06-20 14:58:44 来源:北京晚报

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是明神宗万历帝的长子,他在位仅29天,史称“一月天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其实明神宗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39年,朱常洛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却在“红丸案”中莫名其妙地死了。明朝有“四大疑案”,分别是: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除移宫案外,其余三个疑案都与朱常洛有关,这也使得这位明朝在位最短的皇帝,反而最具传奇色彩。


(相关资料图)

天启元年(1621年),明光宗葬入庆陵。庆陵位于长陵西北1.5公里,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合葬于此。庆陵所在地俗称“景泰洼”,这地儿却是和景泰帝有些关系的。

修缮后的庆陵明楼 摄影:张月
明光宗朱常洛画像
庆陵石五供(缺一个石花瓶)摄影:张月

三位皇后合葬于此

合葬在庆陵的有三位皇后。第一位是朱常洛的原配郭氏,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后,郭氏便成为太子妃。郭氏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11月病逝,按理说她应该以太子妃的规格下葬,但是明神宗不喜欢朱常洛,郭氏死后两年多都没有安葬。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宫里发生张差持棍闯入太子居所慈庆宫的“梃击案”,太子的处境受到普遍的同情。明神宗为平息舆论,给郭氏谥为“恭靖太子妃”,按太子妃规格发丧。朱常洛驾崩后,他的儿子朱由校登基,是为明熹宗。明熹宗追封嫡母郭氏为孝元贞皇后,迁葬庆陵。

第二位是孝和皇后王氏,也就是明熹宗的生母。在万历朝时,王氏是太子朱常洛的选侍,生下朱由校后被封为才人。由于王氏的才人封号是由万历帝亲赐的,所以在太子宫中,她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郭氏。朱常洛宠爱李选侍,李选侍不把王氏放在眼里,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李选侍将王氏殴打凌辱致死。万历帝本来打算将王氏葬在太子妃郭氏的陵墓旁边,由于太子妃的陵园太小,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直到朱由校登基为帝后,才追封生母为皇太后,袝葬庆陵。

第三位是孝纯皇后刘氏,也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生母,在万历朝时是太子朱常洛的淑女(一种低级妾媵)。朱常洛做太子时心理压抑,刘氏成为他发泄不满的对象。史书曰:“失光宗意,被遣,薨。”刘氏死后,朱常洛怕此事被父亲知道,对外谎称刘氏是病死的,将她以宫人身份葬在西山。崇祯帝即位后,追封生母为皇太后,天启七年(1627年)迁葬庆陵。

选址定于“景泰洼”

庆陵陵址一带俗称“景泰洼”,明代宗朱祁钰曾在这里为自己建陵。朱祁钰的哥哥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军队俘虏,朱祁钰即位当上了皇帝,年号景泰。景泰七年(1456年),皇后杭氏病故,朱祁钰命人在天寿山挑选吉壤,作为自己百年后的陵寝。工部会同天寿山守陵军兵,于当年六月底在选好的风水宝地修建了景泰陵的地下玄宫和明楼,安葬了皇后杭氏。不料,第二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代宗朱祁钰被废,降为郕王,一个月后病死,以亲王的礼仪葬于京西金山。朱祁钰在位时修建的陵寝被认为是越礼犯分,英宗命人拆毁景泰陵的明楼和地宫。拆除后的地宫位置形成一个坑洼地,因朱祁钰在位期间的年号为“景泰”,人们便将这个地方称为“景泰洼”。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一月而亡,明熹宗朱由校派人为光宗选陵址,结果认为“黄山寺二岭最吉”,并附有地形图,此地正是164年前朱祁钰曾经的陵址“景泰洼”。

庆陵仿献陵而建。宝城与前面的祾恩殿院落被一座小山(龙砂山)隔开,因此两个院落不相连。陵前建有单孔石桥,桥栏板的望柱头为海石榴式,桥后竖有无字神功圣德碑及青石栏座,碑亭现已不存。无字碑与祾恩门之间的神道被昌赤路横穿过去因而不存。

从无字碑向后看去,可以看到庆陵的第一进院落。目前祾恩门被铁皮挡住,里面正在维修。庆陵的祾恩殿只剩大殿后面一道残缺的墙。祾恩殿后是庆陵享殿院落的后围墙,围墙中心建有琉璃花门,琉璃瓦件组成了多幅精美立体的图案装饰。琉璃花门后为通往第二院落的三座单孔石桥。

过石桥穿过龙砂山,便是重建的宝城的三座门。庆陵的宝城结构与其他陵基本相同:棂星门、石五供(石花瓶缺失1个)、明楼、圣号碑、宝山等。与众不同的是,庆陵石五供到明楼门洞没有直接纵向的礓礤,而是分别从东面或西面横向走到明楼涵洞的礓礤。穿过明楼涵洞,从方城后面走上红墙黄瓦的明楼,明楼内圣号碑碑顶镌刻“大明”二字,碑体是“光宗贞皇帝之陵”7个大字。

庆陵的原明楼残破严重,顶部除角梁尚存外,斗拱等木构件全部坠落,露出实心的砖砌顶。庆陵宝城内封土填得比其他陵高得多,宝山的拦土墙与宝城墙等高,拦土墙正中是一道琉璃影壁。宝山正中有夯土的宝顶,这种情形从永陵开始,随后是昭陵、定陵、庆陵和德陵,都有宝顶。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月牙形院落,院内静立着数棵三百年以上的侧柏。古建筑里那些比较隐蔽,外面不易看到的地方通常惯以“哑巴”一词,故这样的院落被工匠们称为“哑巴院”。

“T”形排水系统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庆陵的排水系统独具特色。对于宝城两侧山壑间的水流,其他陵园都是用明沟排水的方式从陵前绕道而出,而庆陵不仅宝城两侧有砖砌的排水明沟,该明沟至陵园第二进院落的两侧陵墙后还修建有地下排水涵道。此地下排水涵道平面略成“T”形,修建很是考究,全部用大块条石起券,高3米,宽3.5米,总长200余米。宝城两侧的水流从左右宫墙下的地下涵道流出,在明楼前的地下合二为一向前排出,至祾恩殿院时再次以明沟(沟宽4.65米)排水的形式出现,经祾恩殿后的三座石桥,从前院的右侧绕过陵前注入河槽。这种排水方法在明诸陵中独有,它适应了风水之说的“水绕山缠”和“龙砂不可损伤”的要求,也使陵园的景观更加幽美。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三月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清王朝用银万余两,对明十三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当时为修缮庆陵宝城的用砖,拆掉了陵前神功圣德碑的碑亭,于碑外四隅建齐胸高的宇墙。祾恩殿、祾恩门均缩小规制复建。为避免木架腐烂而坍塌,工匠们将包括庆陵在内的十座陵的明楼顶部由原来的楠木梁架结构改成了条石发券的结构。庆陵的宝城门洞用以放置各种建陵剩余的石料和木材,堆满后,门洞用城砖封砌,外抹灰涂红。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样做一是修缮材料的就近存放不影响陵园观瞻;二是为便利陵园的管理,防止牛羊牲畜随便进入宝城践踏陵树。

2003年9月16日,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按照修缮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再次对庆陵进行修缮。这也是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开工修缮的第一个陵寝。此次抢修的项目有:归整无字碑石构件;对祾恩殿现存残墙体做遗址保护;大修明楼、三座门,归整方城台面和马道;修复宝城墙、哑巴院及琉璃影壁等。此次修缮在材料和工艺上实行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结束后仍然实行封闭管理。2005年12月底庆陵抢修二期工程完成,明楼、方城、明楼彩画、石桥、后宝城宇墙、三座门、宝城垛口墙及陵墙瓦等都得到了有效的修缮,恢复、改造了祾恩门前的广场和祾恩门至无字碑的路段。

庆陵的修缮继承传统却又不拘于传统,红墙黄瓦和彩绘比其他陵显得更为耀眼。加之它两个院落的分离、特殊的水道系统、多座石桥和独有的祾恩殿后门——琉璃花门,以及两个院落间、祾恩殿至无字碑的神路,都是值得观赏和考据的。

(原标题:庆陵 为何位于景泰洼)

流程编辑:U031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